近一个月,至少26所“双一流”进行中期评估,部分名校有不足?

发布者:邢清琨发布时间:2019-09-17浏览次数:1045

      最近一段时间,“双一流”高校进行中期评估的信息被广泛传播。部分高校在官网上公开表示“通过评估”,部分高校则仅仅是进行自评或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调研指导。笔者根据各校发布的信息,整理出近一个月内进行中期评估的“双一流”高校(由于涉及面广、数据采集遗漏等,或有部分高校未被列入表单),现与大家分享。

近一个月,至少26所“双一流”进行中期评估,部分名校有不足?

从表单中可以看到,近一个月的时间,至少有26所“双一流”正在或已经完成了中期评估。这26所高校中既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顶级高校,也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这样的“非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有进行中期评估(自评)的高校,多数被专家组予以肯定,评估过程和结果总体趋向正面。有部分高校,专家组根据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比如国内首个顶尖高校联盟“九校联盟”成员西安交通大学,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显著成绩,但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大学建设研究,开拓国际空间,构筑科学大平台,聚集多方力量建设世界新型大学;扎实建设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使其在学校创新发展、区域产业振兴、国家战略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

近一个月,至少26所“双一流”进行中期评估,部分名校有不足?

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校领导则主动表态自身存在不足、面临一些问题:学校当前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建设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有些高校虽然没有在评估过程中明确被点出“有不足”,但专家组还是给出了建议和希望。比如新疆大学:专家组希望学校通过自评,不断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和学科建设质量,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西北工业大学:专家组希望学校能以中期自评为契机,不断提高各方面发展建设水平;电子科技大学:专家组从建强信息医学交叉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实现高显示度科技成果的更大突破、扩大顶尖人才队伍规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争取地方政府更大支持力度等方面对学校今后的“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建议;延边大学:专家组建议学校要聚焦学科凝练特色,加强文化产业化研究。

近一个月,至少26所“双一流”进行中期评估,部分名校有不足?

表单中26所“双一流”高校中,有一部分明确表示“通过中期评审”。8月21日,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4名学科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贵州大学进行评估,认为“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成,通过中期评估”;8月14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群“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会召开,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学校通过中期评估;8月31日,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论证会召开,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学校中期自评报告。

但也有部分高校只是邀请校外专家对中期自评报告进行审议并提出指导意见。像大连海事大学,8月21日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咨询会,公开报道中没有提到专家的评价结果,只强调了专家组对学校各项任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对未来的建设方向、思路和举措提出了建议,并对各专项自评报告的内容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完善意见建议。

近一个月,至少26所“双一流”进行中期评估,部分名校有不足?

众所周知,“双一流”建设与“985工程”、“211工程”不同,它采取的是动态管理机制,不符合建设要求的高校会被警告,甚至被剔除出建设队伍,所以高校对中期评审工作相当重视。不少高校在正式自评报告出台前进行了反复酝酿,以确保万无一失。

当然,对于已经处在头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它们不会担心“被踢出建设队伍”,担心“被踢出建设队伍”的,多是“双一流”尾部高校。不过,即便不担心,头部高校仍然是全力以赴迎接中期评估,毕竟中期评估的结果不太好,脸上总是无光的。

事实上,一些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综合水平已经不输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它们对“双一流”的身份虎视眈眈。如果“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量固定,这些非“双一流”强校想进入“双一流”建设队伍,就必须有原“双一流”建设高校被踢出队伍,竞争激烈可想而知。所以说这段时间“双一流”建设高校压力很大,它们中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首批被“淘汰”的高校。